“互聯網+”是未來建築業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建築業是數據量最大 、業務規模最大的大數據行業 ,同時也是各行業中最沒有數據的行業 、大規模不經濟的行業 。建築業規模巨大卻不透明 ,造成了巨大的資源浪費 、能源消耗及炭排放 ,帶來了項目管理的低水平 、低效益 ,以及行業腐敗等諸多問題 。
對於信息化 ,建築業以前幾乎是“鐵板一塊” ,項目管理主流模式以承包製為主 ,集約化運營程度相當低 ,其源頭在於企業級數據集約化沒實現 。
建築行業的思維主要體現在平台思維 、產業思維 、變革思維三個方麵 。產業整合 、跨界整合已為常態 ,唯有確立產業思維、弱化行業思維 ,才能掌握主動權 。麵對轉型升級的嚴峻考驗 ,需要我們以變革思維推進落實 ;互聯網時代 ,需要我們以平台思維來觀察和考量新的商業模式 。
黨的十八大報告把“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納入2020年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之一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互聯網的6個夢想 。李克強總理提出了“互聯網+”行動計劃 :推動移動互聯網 、雲計算 、大數據 、物聯網等與現代製造業結合 ,促進電子商務 、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 ,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 。早在2011年 ,住建部就出台了《2011-2015年建築業信息化發展綱要》 ,今年6月 ,建部又印發了《關於推進建築信息模型應用的指導意見》 ,7月4日 ,國務院發布《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 ,明確未來三年和十年的發展目標 ,提出了11項重點行動 。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 ,互聯網思維已成為當前商界最熱門的管理思想名詞 ,互聯網商業模式必將不可阻擋地橫掃所有行業 ,它所產生的巨大規模效應 ,將徹底改變人們的生活和認知 。“互聯網+買賣商品” ,出現了淘寶網 ,“互聯網+打車應用” ,出現了滴滴打車 ,“互聯網+生活服務” ,出現了58同城……“互聯網+”是一場破壞性的創新 ,它的快速發展將顛覆許多人的預期 。牛津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 ,未來20年 ,美國702種職業中47%的職位將被機器取代 。這是因為“互聯網+”是一場新產業革命 ,是重塑 、重構、再造一個產業的過程 ,這個過程必然伴隨著一些行業的消失 、衰落 ,職工的失業和新就業機會的產生 。商界在這場變革中已有不少“巨無霸”級的企業因沒能跟上互聯網步伐 ,而黯然隕落 ,教訓十分深刻 。
信息化是建築產業現代化的主要特征之一 ,“互聯網+”進入建築業的堅冰已被打破 。它的威力非常巨大 ,未來的企業 、社會都難免被這種力量重新塑造 。正如李克強總理所說 ,“互聯網+”將成為中國建築業未來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
建築企業應用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概況
根據《中國建築施工行業信息化發展報告》(2015)調查顯示 ,當前 ,越來越多的建築施工企業積極投入到了BIM技術應用和推廣的大軍中 ,43.2%的企業在已開工項目中使用了“互聯網+BIM”技術 ,並逐步實現了全專業 、全過程的BIM協同設計。這些企業不但將BIM技術應用在一些大型複雜的工程項目中 ,也在向中小型項目拓展 ,行業中湧現了一批BIM技術應用的標杆項目 。
在國內 ,已有不少先進龍頭企業應用信息化技術和互聯網平台 ,推動建築產業現代化發展的成功典例 。
在建中的廣州周大福國際金融中心項目 ,工程總高度530米 ,建築麵積50萬平方米 ,單專業分包就有35家 ,獨立分包達15家 ,同時施工人數最多達3000人 。如此浩大的工程 ,放在以往 ,現場管理 、業務交叉 、成本管控等作業打架的事經常發生 。項目部與廣聯達合作開發BIM綜合項目管理係統後 ,預計工期提前60天 ,節約成本1200萬元 ,節約鋼材405萬元 。該工程共有圖紙5萬多張 ,其中3000多處有變更 。在傳統管理模式下 ,你想查詢某圖紙某一部位 ,可謂是大海撈針 。而現在隻要網絡檢索一下 ,即可“五髒六肺” ,一覽無餘 。
天津中天永利大廈總建築麵積8.3萬平方米 ,總高度107米 。項目通過將BIM應用轉換為BIM雲服務 ,對設計方案 、現場管理以及人力 、材料 、機械等資源消耗進行優化 ,大大節約了成本 ,消除了安全隱患 ,提高了生產效率 ,加快了工程進度 ,確保了工程質量 。
2014年4月 ,10幢3D打印建築在上海張江高新青浦園區交付使用 ,整個工程隻用了24個小時 。2015年1月 ,一棟為目前全球最高的3D打印建築在盈創建築科技公司(上海)誕生 ,該建築為多層實驗樓和一棟1100平米的別墅 ,其中實驗樓高15.3米 。2015年8月 ,一棟造價30萬元 、麵積110平方米的二層精裝修“別墅”在南通職業技術大學亮相 。該“別墅”從開工到搭建完成僅用3小時 ,施工方采用3D模塊化技術 ,把一棟建築分解成若幹模塊 ,90%以上工序在工廠內完成 。這些都是BIM技術與3D打印技術完美結合的成果 ,被成為“第三次工業革命” 。
蘇州金螳螂建築裝潢公司利用020模式 ,從工裝到家裝跨界發展 ,通過收購家裝驛站 ,建立了電商平台 ,客戶家裝可在互聯網上向企業線上訂購 ,然後由金螳螂工廠化生產 ,現場裝配 。目前該模式已在50個城市展開 。
在南通市通州區 ,南通四建積極導入BIM技術 ,於2014年7月成立了兩個BIM研發中心 ,分別設立在集團本部和華南總部 ,在通州率先自主開發了內部項目管理軟件 ,目前正在模塊完善和推行中 。兩個BIM中心技術上互相協作 、相互支持 ,目前已具備專業建模 、碰撞檢測 、成本分析 、施工模擬 、進度模擬等技術以及工程投標等實際應用能力 。2014年 ,南通四建運用BIM技術參與了15個工程的投標和4個工程的施工管理 ,中標率超過50% ;進行了2個觀摩工程的建模宣傳和2個工程的形象展示 ,在中建協舉辦的第二屆BIM應用技術比賽中獲得兩項鼓勵獎 。
通州建總搭建了以雲平台為通信和存儲基礎的項目管理係統 ,運維平台可以遠程對每一台遠端設備進行智能維護 ,使項目周期的運維期不再成為老大難問題 。
毋庸置疑 ,通州建築業的信息化技術和互聯網平台建設整體水平相對滯後 。據調查 ,目前除特級資質的建築企業在部分大型工程上開始試行數據集約化運營外 ,其他企業幾乎都未涉足“互聯網+建築”模式 ,設計 、采購 、施工 、管理仍沿襲著粗放型的老管理模式 。眾多企業的所謂信息化 ,僅僅停留在日常辦公 、財務管理的自動化階段 ,實行數字化項目管理 、采購 、生產的微乎其微 。我們如果再不覺醒 ,順應潮流 ,與時俱進 ,和時代接軌 ,而依舊坐井觀天 ,自我感覺良好 ,死守老的經營模式 ,必將等著明天被“革命” ,最終被信息化大潮所吞沒 。
實施“BIM+”技術計劃的構想和措施
BIM技術作為促進建築施工行業創新發展的重要技術手段 ,其應用與推廣對建築與施工行業的科技進步與轉型升級將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 ,同時也將給建築施工企業的發展帶來巨大動力 ,有效提升行業信息化程度 ,大大提高工程項目的精細化管理水平 、集成化交付能力 ,促進工程項目的效益和效率的顯著提升 。
互聯網是張網羅天下的大網 ,BIM技術僅是建築施工行業實行信息化建設工程的入口 ,它的外延很廣 ,後麵還有N個“BIM+” ,在成功實施BIM技術後 ,宜有計劃 、有步驟地逐步推進BIM與其他信息平台的集成鏈接 ,全麵實現建築業現代化的大飛躍 。
BIM在施工中的應用 。BIM與PM(項目管理)的集成應用 。通過建立BIM應用軟件與項目管理係統之間的數據轉換接口 ,利用BIM的直觀性 、可分析性、共享性及管理性等特性 ,為項目管理的各業務提供準確及時的基礎數據與技術分析手段 ,同時與項目管理的流程 、統計分析等管理手段配合 ,實現數據產生 、數據使用 、流程審批 、動態統計 、決策分析的完整管理閉環 ,提升項目綜合管理能力和效率 。
BIM與雲計算的集成應用 。通過將BIM應用轉化為BIM雲服務 ,實現BIM應用效率提升 、形式創新 、範圍拓展 。基於雲計算強大的計算能力 ,將BIM應用中計算量大且複雜的工作轉移到雲端 ,從而提升計算效率 ;基於雲計算的大規模儲存能力 ,用戶的BIM模型及其相關的業務數據能夠同步到雲端 ,方便隨時隨地訪問並與協作單位共享;通過將BIM轉換為雲服務 ,用戶在施工現場就能通過移動設備隨時接受雲服務 ,及時獲取所需的BIM數據和其他服務 。
BIM與物聯網的集成應用 。將建築物內隱蔽的 、肉眼看不見的構件 、物體進行數字化 、信息化處理 ,建立BIM信息模型 ,然後“嵌入”物聯網 ,與樓宇控製中心集成關聯 ,使建築物的五髒六肺一覽無遺 ,從而將智能建築提升到智慧建築的新高度 ,開創智慧建築新時代 。
BIM與數字化加工的集成應用 。主要應用於預製混泥土板生產 、管線預製和鋼結構加工 。將BIM模型中的數據轉換成數字化加工所需的數字模型 ,使加工設備根據該模型所提供的尺寸 、數量等參數進行數字化加工 ,實現建築業生產的精細化 、批量化 、信息化 。
BIM與智能型全站型電子速測儀的集成應用 。通過軟件與硬件的整合 ,令BIM模型中的三維空間坐標數據驅動智能型全站儀進行測量 ,從而將BIM技術實實在在地融入施工過程中 。
“BIM+”技術計劃在建築施工中的運用遠不止這些 ,諸如還有與3D掃描的集成應用 、與虛擬現實技術的集成應用 、與3D打印的集成應用 ,等等 ,都需要在未來逐漸開發運用 。
通過調研 ,我們認為在實施“BIM+”技術計劃時 ,宜采取以下舉措 。
政府層麵 。納入長遠發展規劃 。結合發展目標 ,從長計議 ,將“互聯網+建築”納入“十三五”發展規劃 ,統籌兼顧 ,分類指導 ,穩步實施 ,持續推進 。找準自身優勢 ,做好分析 ,合理規劃發展戰略 。
建立聯動工作機製 。由政府主持牽頭 ,建管 、建設 、發改委 、財政 、稅務等相關職能部門共同參與 ,落實責任 ,統籌協調推進互聯網信息建設工作 。
加大宣傳力度 。培植典型 ,用大企業帶動中小企業的辦法 ,鍥而不舍 ,穩步推進 。
搭建信息平台 。以工程項目為主線 ,以“三庫(人才庫 、項目庫 、信息庫)”建設為基礎 ,做好各類數據信息的準確收集 ,將信息精細加工 ,構建全區“互聯網+建築”和“BIM+”行業戰略聯盟 ,在經濟 、技術 、市場 、信息 、人才等方麵形成信息互通 、產業互聯 、市場互動 、利益共享的機製 ,不斷提高區域整合能力 ,實現企業商業模式的轉型升級 。未來建築企業的商業模式主要集中在城市綜合體模式和特許經營模式 ,而要推進這兩種模式勢必需要有足夠的資金實力和人才 、科技支撐 ,僅憑一家企業單打獨鬥或各自為政 ,很難實現商業模式的根本性改變 。未來的市場投標也體現在多因素考評 ,一旦戰略聯盟形成 ,可以通過數據庫與網絡實時發布招投標、建材 、租賃 、勞務等信息 ,避免企業間的相互擠兌 ,結合招標文件的具體方案進行有針對性的協作 。
強化業務培訓 。行政主管部門發揮組織和引領作用 ,培養和引進專業技術人才 ,組織對全區建築企業進行業務培訓 ,加大互聯網技術在建築企業應用的深度和廣度 ,實現互聯網技術在工程建設全過程和可持續的應用和發展 。
製定激勵機製。把BIM技術應用列入建設工程質量 、安全 、運營維護等方麵的科技進步評選條件 ,激勵廣大企業積極創建BIM技術示範工程 。鼓勵支持骨幹企業和工程建設 、設計 、施工 、監理企業成立BIM技術研發中心 ,大力促進本地區的BIM技術推廣應用 。政府從供地 、稅收、信貸 、容積率 、工程建設 、財政貼補 、綠色審批等方麵研究製定扶持政策 ,並從節能專項資金中重點支持產業現代化投資項目 。明確在現有各類經濟(高新)開發區內優先審批建築產業現代園區建設 。將符合條件的企業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 ,享受有關科研支持 、人才引進 、稅收優惠等政策 ,
以點帶麵強力推進 。鑒於目前大多數企業對“互聯網+”認知度較低的實情 ,宜采取試點示範與普及應用相結合的辦法 ,培養龍頭企業 ,總結成功經驗 ,促進其他企業自覺跟進 ,推進互聯網信息平台建設 。今後 ,通州範圍內 ,凡由政府出資建設的各類保障房項目 、公建項目及農房改造 、新型城鎮化建設項目 ,在招標時明確必須實施BIM技術 ,迫使企業使用互聯網新技術 。
企業層麵 。企業是運用BIM技術的主體 。各建築企業要有危機意識 ,充分認識“互聯網+”對建築業的重要意義 ,和政府達成共識 ,形成合力 ,積極參與 ,打好基礎 ,練好內功 ,在新常態大背景下倒逼自身改革 。
實力企業主動作為是引入互聯網思維的動力 。特一級企業要看準未來建築業發展趨勢 ,主動擁抱互聯網新科技 。企業之間要合作抱團取暖 ,加強研究 ,開辟新路 ,增強核心競爭力 ,為中小企業做出表率 。
注重製度創新是引入互聯網思維的前提 。要改變項目部大包幹的舊的管理模式 ,發揮總部決策中心 、金融中心 、質量控製中心 、設備調度中心 、人才中心的作用優勢 ,加強企業總部對項目部的指導 ,項目部用什麽新技術 、新材料 、新工藝 ,都由總部通過信息化係統加以指導 ,從而真正提高企業的科技水平 。
培養人才是引入互聯網思維的關鍵 。BIM技術推廣使用後 ,建築業工業化程度將顯著提高 ,隨之帶來的問題是產業技術人員缺乏 。裝配式建築方式對企業設計 、施工 、監理等人員的專業水平要求較高 。
根據行業發展趨勢 ,實施“BIM+”宜朝著五個方向穩步推進 :一是階段應用 ,即從聚焦設計階段向施工階段深化應用延伸 ;二是集成化應用 ,即從單業務應用向多業務集成應用轉變 ;三是多角度應用 ,即從單技術應用向與項目管理集成化應用延伸 ;四是協同化應用 ,即從單機應用向基於網絡的多方協同應用轉變 ;五是普及化應用 ,即從標誌性項目應用向一般化項目應用延伸 。
推廣“互聯網+”需要破解的幾個困惑
調研中 ,絕大多數企業認為 ,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是大勢所趨 ,誰順應了它 ,誰就能贏得先機 ,誰漠視了它 ,誰就將被時代淘汰 。因為“互聯網+”是一個新生事物 ,建築企業在振奮之際 ,也存在著一些疑慮 、困惑 ,主要來自人才 、市場 、技術三方麵的影響 。他們希望政府幫助解開心結 。這些心結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投入問題 。對眼前最基礎的引進使用“互聯網+BIM”技術 ,需要投入多少資金 ,與傳統施工方式相比 ,建設成本又會減少(提高)多少 ,給企業的帶來的效益有多大 ,企業心中沒底 。
軟件問題 。目前BIM技術還不夠成熟 ,難以支撐與其他多種軟件的集成應用 。
協同問題 。BIM技術可幫助企業提前預知 、解決各專業衝突和其他問題 ,但產品的品質在不同企業之間會有很大區別 ,如何促使項目涉及到的各部門都使用BIM 。
兼容問題 。作為數據量最大的一個行業 ,如何整合建立大數據庫是個難題 。建築是個大概念 ,按專業劃分有房屋建築 、裝修裝飾 、鋼結構 、機電設備安裝 、園林古建築 、市政公用工程 、橋梁道路建設工程等 ,就是在一個專業工程中 ,也有設計 、施工 、安裝 、裝飾 、物管等多個項目 。在具體施工中 ,BIM軟件如何包含各個專業內容 ?如果單單施工企業使用BIM ,其他單位不跟進 ,其應用效果需要考量 。目前設計 、深化等都使用不同的專業軟件 ,BIM如何兼容這些軟件 ,能否做得比專業軟件更好 ?還有 ,有的施工現場比較偏僻 ,沒有網絡 ,涉及到海量的數據 ,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
整治問題 。建築業的規模大不經濟 ,在中國的各大行業中是絕無僅有的 ,大企業成本比小企業高 ,小企業成本比包工頭高 。隻有當大企業成本比小企業成本低 、小企業成本比包工頭低時 ,行業才能趨於良性發展 。而中國建築業未能呈現規模經濟則是整個行業不能淘汰落後產能的根本原因之一 。因此 ,眾多企業在問 :“互聯網+BIM”技術能否徹底抑製目前建築業中的掛靠 、轉包 、關係投標等問題 ?
標準問題 。我國隻是引進了IFC標準的平台部分 ,基於BIM的標準研究還剛剛開始 ,對標準進行拓展的工作更加缺乏 。因此 ,建築企業在引進上 ,應該把握什麽樣的標準才能更好地滿足BIM技術的應用需求 ,心中存疑 。
軟件問題 。在一個地區 ,政府對使用軟件該統一規定 ,這樣才能便於企業間的平台交流 。如果甲企業用這種軟件 ,乙企業用那種軟件 ,則將帶來很多溝通上的麻煩。